现代PLC具有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逻辑和算术运算、定时、计数、顺序控制、功率驱动、通信、人机对话、自检、记录和显示功能,使用设备水平大提高。5.扩充方便,组合灵活
PLC产品具有各种扩充单元,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工业控制需要的不同输入输出点及不同输入输出方式的系统。6.减少了控制系统设计及施工的工作量
由于PLC采用软件编程来达到控制功能,而不同于继电器控制采用接线来达到控制功能,同时PLC又能率先进行模拟调试,并且操作化功能和监视化功能很强,这些都减少了许多的工作量。
由于PLC具备了以上特点,它把微计算机技术与继电器控制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新发展的PLC产品,还把直接数字控制(Direct Digital Control,DDC)技术加进去,并具有监控计算机联网的功能。因而它的应用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工业企业,既能改造传统机械产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新一代产品,又适用于生产过程控制,实现工业生产的**、高产、节能与降低成本。
PLC技术代表了当前电气控制的世界先进水平,PLC与数控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机械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
PLC控制与继电器控制的区别
在PLC的编程语言中,梯形图是为广泛使用的语言,通过PLC的指令系统将梯形图变成PLC能接受程序,由编程器键入到PLC用户存储区去。而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原理图十分相似,主要原因是PLC梯形图的发明大致上沿用户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元件符号,仅个别处有些不同。
PLC与继电器控制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组成器件不同
继电器控制电路是由许多真正的硬件继电器组成的。而PLC是由许多“软继电器”组成的,这些“继电器”实际上是存储器中的触发器,可以置“0”或置“1”。2.触点的数量不同
硬继电器的触点数有限,一般只有4~8对;而“软继电器”可供编程的触点数有无限对,因为触发器状态可取用任意次。3.控制方法不同
继电器控制是通过元件之间的硬接线来实现的,因此其控制功能就固定在电路中了,因此功能专一,不灵活;而PLC控制是通过软件编程来解决的,只要程序改变,功能可跟着改变,控制很灵活。又因PLC是通过循环扫描工作的,不存在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联锁与互锁电路,控制设计大大简化了。4.工作方式不同
在继电器控制电路中,当电源接通时,电路中各继电器都处于受制约状态,该合的合,该断的断。而在PLC的梯形图中,各“软继电器”都处于周期性循环扫描接通中,从客观上看,每个“软继电器”受条件制约,接通时间是短暂的。也就是说继电器在控制的工作方式是并行的,而PLC的工作方式是串行的。
1.2 大中型PLC的模块化结构1.2.1 PLC的分类
PLC种类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按控制规模分
控制规模主要指控制开关量的输入和输出点数及控制模拟量的模拟量输入和输出,或两者兼而有之(闭路系统)的路数。但主要以开关量计。模拟量的路数可折算成开关量的点,大致一路相当于8~16点。依这个点数,PLC大致可分为微型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和超大型机。
微型机控制点仅十几点,如西门子LOGO系列PLC,
小型机控制点可达100多点,如西门子S7-200和S7-1200型PLC,
中型机控制点数可达500点,甚至于千点。如西门子S7-300型PLC,
大型机的控制点数一般在1000点以上,如西门子S7-400型PLC,
超大型机的控制点数可达万点,以至于几万点。
以上这种划分只是大致的,目的是便于系统的配置及使用。一般讲,根据实际的I/O点数,选用相应的机型,其性能价格比必然要高;相反,肯定要低些。2.按结构划分
PLC可分为无背板及有背板两大类。微型机、小型机多为无背板的,如西门子S7-200和S7-1200系列。无背板的PLC把电源、CPU、内存、I/O系统都集成在一个小模块内,一个主机模块就是一台完整的PLC,就可用以实现控制。控制点数不符需要,可再接扩展模块,由主模块及若干扩展模块组成较大的系统,以实现对较多点数的控制。
一个实际的PLC系统,确定所有的模块后,要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块,所选定的电源模块的输出功率必须大于CPU模块、所有I/O模块、各种功能模块等总消耗功率之和,并且要留有30%左右的裕量。当同一电源模块既要为主机单元又要为扩展单元供电时,从主机单元到远一个扩展单元的电路压降必须小于0.25V。
一个常规的大中型PLC系统往往只有一个独立的处理器和机架内的I/O模块组成,但是一个复杂的大中型PLC系统则可以在一个背板中同时使用多个处理器模块,多个处理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多个平台上的I/O可以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它们之间则通过多条I/O链路连接起来。1.3 S7-300 PLC概述1.3.1 S7-300 PLC的模块化结构
S7-300 PLC为节省空间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可以适配用户现有的各种机械控制任务,不需要考虑槽位规则。在运行时无需风扇,除模块外,只需要DIN标准的导轨,就可以将模块旋转到位,安装在导轨上并用螺钉紧固。这种结构形式非常牢固并且有很高的电磁兼容性。S7-300的背板总线集成在模块上,通过将模块插入到总线连接器进行装配。图1-11所示为S7-300模块化结构安装现场。
S7-300 PLC是模块化的组合结构,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可选用不同型号和不同数量的模块,并可以将这些模块安装在同一机架(导轨)或多个机架上
S7-300 PLC的大量功能能够支持和帮助用户进行编程、启动和维护,其主要功能如下:
1)高速的指令处理:0.1~0.6μs的指令处理时间在中等到较低的性能要求范围内开辟了全新的应用领域;
2)人机界面(HMI):方便的人机界面服务已经集成在S7-300 PLC操作系统内,因此人机对话的编程要求大大减少;
3)诊断功能:CPU的智能化的诊断系统可连续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记录错误和特殊系统事件;
4)口令保护:多级口令保护可以使用户高度、有效地保护其技术机密,防止未经允许的复制和修改。1.3.3 S7-300 PLC的CPU种类
S7-300 PLC系统可以选择各种不同性能分级(直到高性能)的CPU作控制器使用。通过高效处理速率,CPU能提供比小型PLC快得多的扫描时间来执行相同的程序。根据用户的任务要求和项目特点,S7-300 PLC的CPU还可以具有带集成式I/O、集成技术功能和集成通信接口
S7-300 PLC的CPU共有4种工作方式:
1)RUNP:可编程运行方式。CPU扫描用户程序,既可以用编程装置从CPU中读出,也可以由编程装置装入CPU中。用编程装置可监控程序的运行。在此位置钥匙不能拔出。
2)RUN:运行方式。CPU扫描用户程序,可以用编程装置读出并监控PLC CPU中的程序,但不能改变装载存储器中的程序。在此位置可以拔出钥匙,以防止程序在正常运行时被改变操作方式。
3)STOP:停止方式。CPU不扫描用户程序,可以通过编程装置从CPU中读出,也可以下载程序到CPU。在此位置可以拔出钥匙。
4)MRES:该位置瞬间接通,用以清除CPU的存储器。
以上方式可以通过方式选择开关来切换。1.3.4 S7-300 PLC的扩展单元
如果控制系统所需的模块数大于8块时,S7-300 PLC的中央控制器(CC)可以通过扩展单元加以扩展(但除CPU 312IFM、312C和313外),如图1-14所示。多可以有32个模块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每个扩展单元多允许8个模块。各个扩展单元之间的通信是由接口模块(IM)相互独立地进行处理。如果工厂设备比较分散,则中央控制器和扩展单元
自20世纪60年代台PLC问世以来,PLC已很快被应用到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冶金、矿业、轻工等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机电一体化进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PLC的编程概念和控制思想已为广大的自动化行业人员所熟悉,这是一个目前任何其他工业控制器[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巨大知识资源。1.1 PLC概述与S7-200的引入
台PLC的出现
上海西门子S7-200授权代理商
浔之漫智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本公司是西门子授权代理商 自动化产品,全新,西门子PLC,西门子屏,西门子数控,西门子软启动,西门子以太网西门子电机,西门子变频器,西门子直流调速器,西门子电线电缆我公司**供应,德国进口
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称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
在20世纪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即:①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②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③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④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⑤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⑥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⑦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⑧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⑨在扩展时,原系统只要很小变更;⑩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B。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台PLC,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以其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到1971年,PLC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纸等工业领域。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台PLC。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他们的台PLC。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