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具有计算机的许多特点,但是其工作方式却与计算机有着很大的不同。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是中断的形式,而PLC采用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循环描扫”,这是PLC工作原理中*重要的一个工作形式。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像区中的相应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像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扫描每一个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像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像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像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时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从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上看,由于电器控制系统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触点,存在机械磨损、电弧烧伤等,寿命短,系统的连线多,所以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较差。而PLC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来完成,其寿命长、可靠性高。PLC还具有自诊断功能,能查出自身的故障,随时显示给操作人员,并能动态地监视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为现场调试和维护提供了方便。
尽管PLC控制有许多的优点,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PLC和继电器逻辑控制在欧洲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从来没有抵触过。而且PLC和继电器在控制系统中是相辅相成的,直到现在,继电器从来没有停止进一步的发展,包括SIEMENS在内也从来没有承诺普通PLC是安全的,例如,设备的安全控制(停电、重起、人身防护)都是由专门安全继电器来保证的,因此至今欧洲还有许多专门生产商在生产、研发继电器。
1.3 PLC技术开发特点及流程
PLC发明之前,在工业控制的顺序控制领域内,常采用诸如继电器、鼓式开关、纸带阅读器等机械、电气式器件作为控制元件,尤其是控制继电器,在离散制造过程控制领域内,成为“开关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器件。但是,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已不适应需要,究其原因是它存在动作缓慢、寿命短、可靠性差、体积大和耗电多等缺点。
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但由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装置来进行控制,不仅体积庞大、故障率高、柔性差、不灵活、耗能,而且调试困难,可靠性也差。虽然小型计算机已日趋完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但小型计算机用于开关控制系统,又显然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这是由于小型计算机的特点决定的:编程复杂,要求有较高水平的编程人员和操作人员;需要配套非标准的外部接口,对环境和现场条件的要求过高;功能过剩,机器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造价高昂。需要与可能性,促使人们寻求新的出路,PLC应运而生。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使用新一代控制器的设想。第二年(1969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PDP-14,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这时的PLC用固态(集成)电路来代替继电器逻辑电路,用存储器电路中的存储数位(程序)来代替继电器系统的布线,以程序来规定逻辑关系,用固态I/O电路来检测按钮和限位开关的信号,给出输出以控制电动机和其他执行机构。这时的PLC系统只要改变系统中的程序即可改变控制“逻辑”,而无须改造或更换控制硬件等。差不多同时,美国MODICON公司也研制出了084控制器。它们的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美国的其他公司和西欧、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也相继研究开发出类似的产品。
PLC 的容量有所扩展,I/O点数从 512点扩至1024点,用户程序存储区容量扩展到8KB以上,速度也有提高,扫描速度达到5~6ms/KB,指令功能除了基本的逻辑运算、计时和计数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指令、比较指令,以及模拟量处理指令等,输入/输出类型也由纯开关量I/O扩展为带模拟量的I/O,编程语言除了使用语句表外,还可以使用梯形图编程语言。
第三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PLC得到惊人的发展,其功能远远超出了上述两阶段的产品。这一阶段是PLC发展*快的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新一代PLC主要向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发展。
浔之漫智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本公司是西门子授权代理商 自动化产品,全新,西门子PLC,西门子屏,西门子数控,西门子软启动,西门子以太网西门子电机,西门子变频器,西门子直流调速器,西门子电线电缆我公司**供应,德国进口
(1)大型产品的I/O点数超过4000点,有些产品达到8000个I/O点,用户存储区容量超过32KB,配置有各种智能模块(如温度控制模块、轴定位模块和过程控制模块等)和通信模块,扫描速率也大大提高,达到0.47ms/KB,指令功能除了基本的逻辑运算、计时、计数和顺序控制外,还增加了算术浮点运算指令、PID调节功能指令、图形组态功能指令、网络和通信指令等,编程语言普遍采用梯形图编程语言,同时也使用语句表和顺序功能图语言。
(2)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新一代的PLC向超小型化和加强型功能发展,有16点I/O、24点I/O的整体型小型PLC,在小型PLC上配置模拟量I/O、通信口、高速计数,指令上也设置有算术运算、比较指令及PID调节指令等。小型PLC使用的手握式编程器使用大面积液晶显示器,也可以用梯形图和GRAFCET语言进行编程。